三分治七分养,在我国民间已流传几千年,意思是对待疾病,治疗时必需的,但如果离开养,那这个病并不一定能彻底治愈。这句话对人适用,对猪同样适用,但在养猪生产上,却被很多人忽视了。
比如说小猪腹泻,胃肠道已经损伤,治疗药只能杀死引起发病的细菌,并不能修复损伤的组织,这就不能说是彻底治好了。修复损伤的部位,则要靠自身的修复功能;而自身的修复功能,则需要适宜的条件,如营养、温度、空气质量等。
营养是修复的原材料,没有营养,猪只能用其他组织来修复,拆东墙补西墙,对身体仍然不利,所以猪病要吃东西,更要吃好东西。
只有温度适宜时,猪才可以把精力放到修补上,而如果温度不适,猪的精力就会用到调节温度上,哪里还有精力去修复组织。空气质量等的道理与温度相似。
猪病和病人一样,全身无力,食欲很差,不一定会主动吃东西,所以经常看到人们照顾病人时,会一勺一勺地喂到病人嘴里,在喂前还要试一下温度,既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,这样病人才能恢复的较快。
而看一下病猪,打针吃药后,再没有了其他后续手段,更有甚者,给病猪生存的环境条件特别差,平时放20头猪的圈里竟然放了40多头猪,吃不好,睡不好,还时刻受到其他病猪身上病原的侵害,这样的猪怎么能好呢?
如果试一下,猪病在治疗的同时,把料填在猪嘴里,把水塞到猪嘴里,给猪适宜的温湿度条件,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。
有一个万头猪场,曾创造过非常好的生产成绩,出栏1头商品猪仅用药费8元钱,而每头母猪可以提供出栏猪21头,尽管当时药品、疫苗价格低,但这仍然是许多猪场都想不敢想的,因为8元钱只是相当于打一种进口疫苗。但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个猪场的场长根本不会看病,他采用的办法是想一切办法不让猪发病。用他的话说,没有病猪,要治疗技术有什么用?
这个猪场的效益非常好,单纯节省医药费用就给猪场创造了几十万元的利润,再加上多出栏的无形收益,总价值可上百万元。
有一个猪场的保育舍,入舍的500多头猪已经死淘了100多头,剩下的猪也只有1/3是健康的。对这个猪群,在打针治疗的同时,把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,同时让猪采食营养更好、适口性更强的的饲料。1周后,猪群在死淘了30头猪的情况下完全康复,生产转为正常,这样通过治养结合,就少死亡100多头仔猪,价值至少几万元。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,病死猪肉以及药物残留严重的猪肉将会被人们所抛弃;另外,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,养猪数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,但出口猪肉却少得可怜,也是因为药物残留问题;我国养猪业要进一步发展,走出中国,走向世界,必须解决药物残留问题,“养重于防”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出路。
(来源:网络) |